轉一個漁友的魚膳寧可此生居無竹,不可一日食無魚 本人今日魚獲頗豐,心情頗好,回來整了幾盅革命小酒,頗有些醉意。
平日裏時常納悶:這一個個的漢字,我全都認識,並無稀奇之處,怎麽經別人一組織,就變得妙不可言呢?今日酒壯慫人膽,也胡諂一篇小文《寧可此生居無竹,不可一日食無魚》。
此標題一出,估計立馬招來板磚無數,鄭老爺子若還健在,說不準也會破口大罵:“你小子是嘛玩意兒?這種話也說得出口?俗,俗不可耐!哎,朽木不可雕也。”
不過鄭老說的是吃肉,我說的是吃魚,兩碼事嘛。豬的地位怎麽能和魚相提並論呢?從古至今,豬和豬肉是為很多人不齒的,如:胖豬、笨豬、懶豬......但從未聽說過誰討厭魚的,且不說民間有“巧魚拙肉”之說,就說古代賢士中喜歡吃魚的也大有人在,有詩為證:“釣翁棹碧灣,春酒熟鱸魚”“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所以,吃魚也應該算是件高雅的事吧。
談到吃魚的好處,那就不是三言兩句能說完的了,估計各位也見過不少這方面的文章,我就簡要概括一下:
1、圖吉利:所謂年年有魚(余),吉慶有魚(余)。
2、圖好吃:煎炸烹煮均可,味道鮮美,眾口可調。
3、富營養:大多數魚類脂肪低,蛋白質高,且含多種維生素與微量元素。
本人愛釣魚,更愛吃魚。我的老師“普九”曾說過,釣魚的目的無外乎3種:一是為了外交,二是為了修身養性,三就是為了吃魚。我當時就覺得這第三條放在我身上那是再合適不過了,我每次出去釣魚都只有一個念頭:起碼得將今晚的下酒菜弄回來。所以,本人釣魚基本不去精養塘,原因只有一個,那兒的魚不好吃,一股土腥味。我釣魚都是選擇天然河道及護養河,那兒的魚吃在嘴裏才真叫一個美字。每每釣魚回來,我都自己收拾,自己下廚,做兩個小菜,整兩盅小酒,那感覺~~~~~~爽啊!不多說了,還是看圖吧。
1、若釣到個頭較大的魚,可做成紅燒塊魚
2、若是這種野生大鯽,千萬莫要紅煮,一定要做成魚湯
3、若是個頭不大的黑魚,做成黑魚湯那是相當的有營養啊
4、如果釣到較大的黑魚或大草,則以做成酸菜魚為宜
5、若是這種野生大鯿,不來個清蒸魚就太可惜了
以上只是本人的廚藝的部分展示,由於是用手機拍攝,所以色彩不夠真實,請各位諒解。
有人或許要問:真的都是你自己做的嗎?
答:是,非常肯定確定以及一定。
又問:能將你釣魚的圖文發上來嗎?
答:當然可以。請耐心等待下回:《一支釣竿玩轉池塘河道,二輪摩托騎遍鄉鎮村莊》。
(文字比較粗糙,您能看完,本人不勝感激!請賜教!)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