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派滬菜 清蒸鰣魚 絕對的滋補 濃油赤醬、湯湯水水是老上海菜的傳統。濃油赤醬,加上大量的白糖,可謂美味、美食俱全。但隨著現代人飲食標準的改變,口味清淡、營養豐富的新派上海菜越來越受到饕餮們的青睞。以蘇浙匯為代表的新派上海菜中,“健康、科學飲食”的訴求已經擺在了第一位。
說起上海菜,不能不提蘇浙匯。“北有俏江南,南有蘇浙匯”的美譽婦孺皆知。2006年,來自上海的蘇浙匯本著菜式創新,品質服務的宗旨,以“全滬”班底在北京朝外大街吉慶裏佳匯中心開設蘇浙匯北京朝陽分店,短短半年間,又次在位於北京中關村融科大廈開設了北京第二家分店。
據悉,自從喊出振興上海菜的口號以來,蘇浙匯已從民間挖掘出25道瀕臨消失的上海傳統特色菜,包括糟煎飲水魚、黃醬腌汆炒三鮮等。除此之外,蘇浙匯每年會開發25%的新菜,所有新開發的菜式都遵照低鹽、天然的理念,提倡“健康、科學飲食”。
懂行的人都知道,去吃蘇浙匯,清蒸鰣魚絕對是第一個要點的美味。
鰣魚向來以其肉質的細嫩上口,成為大小饕餮的最愛,其悠久的歷史也頗令人神往。相傳兩千年前,東漢光武帝劉秀與博學多才的同窗嚴子陵常聚富春江垂釣鰣魚,帶鱗蒸之,把酒暢談天下事。後來劉秀建立東漢王朝,每嘗鰣魚時便會想到淡泊名利、婉拒皇恩、結廬歸隱的嚴子陵。
與嚴子陵高潔的風骨一起流傳千年的是富春江邊的清蒸鰣魚製法。蘇浙匯承襲這千年古韻,特製私家酒釀,選用上等花雕,用本幫創新思維,重新演繹了這道千年古菜。上桌的鰣魚,酒香四溢,魚肉鮮嫩爽滑,魚鱗汁美豐腴,令人食指大動,被譽為創新上海菜的點睛之作,號稱“上海第一魚”。傳統的認知,在這家上海菜館裏,被賦予了全新的內容。
點評:鰣魚色白如銀,鱗下脂肪豐富,吮之油潤,肉中細刺如毛,故有“銀鱗細骨”之稱,是我國名貴魚類之一。鰣魚溫中補虛,富含不飽和脂肪酸,具有降低膽固醇的作用,對預防血管硬化、高血壓和冠心病等大有益處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