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好及時請教了水產養殖方面的專家,要不然損失就大了!”這些天,桐鄉市河山鎮水產養殖戶顧紅良就一直在思量著怎麽給牛蛙消暑降溫,以減少損失。盛夏高溫季節,是魚、蝦、鱉等水生動物的生長旺季,同時也是病害滋生蔓延的時期,因而養殖管理也成了重點和難點。養殖的水生動物能不能安全度夏,將直接關系到全年的經濟效益。

    今年第一次養殖牛蛙的顧紅良就犯了難。入夏後,他像往常一樣養殖和管理牛蛙,卻出現了牛蛙陸續死亡的情況。

    “這些牛蛙、魚類雖然都生活在水中,但持續的高溫會導致水溫上升,對它們的成長產生影響。”桐鄉市農經局水產站相關負責人表示,當水溫達到33℃以上,水生動物會出現吃料少、不消化、不長肉等“病狀”。如果水溫繼續升高,就會導致死亡,而這也正是顧紅良養的牛蛙死亡的原因。

    在水產養殖專家的指導下,顧紅良立馬采取措施,給牛蛙進行消暑降溫。他在水池上面拉起了一層遮陽網,在水池裏種上了水草,以增加養分。他還調整了餵食時間,每天選擇比較涼快的時段給牛蛙餵食。“這樣牛蛙能多吃點,長得就快些了。”

    夏季是黑魚生長的黃金時期,為了能讓養殖的黑魚安全度夏,河山鎮水產養殖戶趙利明選擇增加餵食的方法,讓魚兒吃好吃飽,爭取早日上市。“以前50畝的黑魚餵600公斤至750公斤食料就足夠了,現在要餵1000公斤至1100公斤,高峰期要達到1500公斤至1750公斤。”趙利明告訴記者,他現在每天都會去買一車車的小魚餵給黑魚吃,盡管養殖成本上升,但是黑魚長得快起來了,抵抗力也逐漸增強。過不了多久,這批黑魚就能上市,他也將從中獲取豐厚的回報。

    另外,在大麻鎮、洲泉鎮的一些水產養殖場裏,養殖戶們在鱉類、魚類的食料中放入一些中藥消暑湯,為這些水生動物防暑降溫。這種消暑湯都是養殖戶自主配製的,裏面有黃芩、穿心蓮、甘草、益母草等。

    “7月是魚、蝦類攝食旺盛期,養殖戶要抓緊時機,增大飼料的投餵量,促進水生動物快速生長,從而順利度夏。”桐鄉市農經局的水產專家提醒廣大養殖戶,每天具體的投餵數量和次數要根據魚、蝦等攝食的快慢、天氣、水溫水質等狀況靈活掌握。以養殖鰱魚、鱅魚等肥水性魚類為主的池塘,在高溫季節應註意合理施肥,保持肥度,防止水質變壞。養殖戶還要經常給池塘加註新水,蝦蟹塘應加高水位至1.5米以上,魚較大較多的魚塘水位應加至2米以上。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