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外傷 : 
人體受到外力作用而發生的組織撕裂或損害。引起外傷的原因很多,根據有無傷口,可分為開放性和閉合性兩大類。 

1-①、閉合性外傷:由鈍力造成,無皮膚、體表粘膜破裂,常見的有挫傷和扭傷。 

1-①-a、挫傷:鈍力打擊所致的皮膚和皮下軟組織損傷,皮膚無裂口,傷部青紫,皮下瘀 血、腫脹、壓痛。輕者可用傷濕止痛膏外貼受傷區。對胸腹部挫傷及頭部挫傷,應考慮有無深部血腫或內臟損傷出血,宜到醫院觀察診斷。 

1-①-b、扭傷:扭傷常發生在踝部、腰部、頸部及手腕等處。扭傷的一般處理原則是讓患者安定情緒,固定受傷部位,用冷濕布敷蓋患處。手足扭傷者可擡高患部。頸部、腰部扭傷者在搬運時不可移動患部。扭傷常伴有關節脫位或骨折,宜立即到醫院診療。另外,扭傷後無論輕重,不可即刻洗澡、胡亂按摩,須送醫院治療。扭傷常用的治療方法有局部封閉(用0.25%~0.5%普魯卡因)、藥物外敷內服、理療等。 

1-②、開放性外傷:多數由銳器和火器所造成,少數可由鈍力造成,常有皮膚、體表粘膜破裂。 

1-②-a、割傷:淺的傷口用溫開水或生理鹽水沖洗拭幹後,以碘酊或酒精消毒、止血,或以“好得快”噴霧劑噴於傷口,然後包紮,一般都能較快痊愈。對較小傷口外用“創可貼”即可。對較深的傷口,應立即壓迫止血,速到醫院行清創術,視傷情進行縫合修補等。刀傷傷口不可塗抹軟膏之類的藥物,否則傷口難愈合。 

1-②-b、刺傷:宜先將傷口消毒幹凈,用經滅菌過的針及鑷子,將異物取出,再消毒後包紮傷口。異物留在體內易化膿感染,對傷口小、出血少者,宜在傷口擠壓出一些血液比較好,指甲的刺傷不易處理,可先將指甲剪成V字型口,將刺拔出,或到醫院處理。若被針、金屬片等刺傷而留於體內,應到醫院在X光下取出。深的傷口可能有深部重要組織損傷,常並發感染,可予抗炎藥物治療。不潔物的刺傷要預防破傷風的發生,宜到醫院肌肉註射破傷風抗毒素。 

1-③外傷總的處理原則: 
對大量出血的患者,宜首先采取止血方法;對切割傷、刺傷等小傷口,若能擠出少量血液反而能排出細菌和塵垢;對傷口宜用清潔的水洗凈,對無法徹底清潔的傷口,須用清潔的布覆蓋其表面,不可直接用棉花、衛生紙覆蓋。 

2、燙傷: 
燙傷可分為燒傷和水燙傷兩種類型。除日常生活中常見的開水和火焰、蒸氣等高溫灼傷外,還包括工業上的強酸、強堿等化學灼傷,電流、放射線和核能等物理灼傷。面積愈大,深度愈深,對全身和局部的影響也愈大、愈嚴重。 

2-①、燙傷的程度:燙傷可分為 
一度燙傷(紅斑性,皮膚變紅,並有火辣辣的刺痛感); 
二度燙傷(水泡性,患處產生水泡); 
三度燙傷(壞死性,皮膚剝落),對局部較小面積輕度燙傷,可在家中施治,在清潔創面後,可外塗京萬紅、美寶潤濕燒傷膏等。對大面積燙傷,宜盡早送醫院治療。 

2-②、燙傷的處理: 
燙傷處理的原則是首先除去熱源,迅速離開現場,用各種滅火方法,如水浸、水淋、就地臥倒翻滾等,立即將濕衣服脫去或剪破衣服淋冷水,肢體浸泡在冷水中,直到疼痛消失為止。還可用濕毛巾或床單蓋在傷處,再往上噴灑冷水。不要弄破水泡。 

燙傷的創面處理最為重要,先剃除傷區及其附近的毛發,剪除過長的指甲。創面周圍健康皮膚用肥皂水及清水洗凈,再用0.1%新潔爾滅液或75%酒精擦洗消毒。創面用等滲鹽水清洗,去除創面上的異物、汙垢等。保護小水泡勿損破,大水泡可用註射空針抽出血泡液,或在低位剪破放出水泡液。已破的水泡或汙染較重者,應剪除泡皮,創面用紗布輕輕輾開,上面覆蓋一層液體石蠟紗布或薄層凡士林油紗布,外加多層脫脂紗布及棉墊,用繃帶均勻加壓包紮。燙傷還可采用包紮療法、暴露療法等。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