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登山聖經》之緊急救護(6) 凍傷後如何保持狀態
簡體版《登山聖經》之緊急救護(5) 失溫如何回溫 如果隊員的一雙腳有凍傷,讓這只腳保持凍住的情況是很重要的。因為一旦這只腳解了凍,病人就無法繼續走路,必須由人擡著走。 絕少人會認為對凍傷應該當場采取回溫措施,而如果勢必要當場進行,病人必須浸泡在華氏一OO到一O八度的溫水中以使凍傷的部位回溫,絕不可以更熱。之所以不能用熱水,是因為凍傷的部位極容易被燙傷。病人應該躺下來,把凍傷的部位擡高。 回溫的過程中往往會出現水泡。是否該處理因凍傷而起的水泡,迄今猶有爭議。如果是黑色或藍色的水泡,絕對不能去碰;如果水泡呈現白色或粉紅色,有些人建議消毒後擠出來,因為這極水泡當中存在一種血凝結素(一種破壞組織的物質),但也有些人堅決認為不要去管這些水泡比較安全,以減少感染的危險。有開口的傷口或水泡,應該用皮膚消毒劑輕經洗凈,然後用消毒敷劑蓋住。如果病人對阿斯匹靈或布洛芬不會過敏,或許可以服用以減輕疼痛,並且對抗這種血凝結素。 如果你想知道治療凍傷更明確的方法,應該請教專業的醫療人士。 當你的腳長時間又濕又涼(但並不是凍冷),浸足癥就會趁虛而入。攀爬麥肯尼山(Mount McKinley)的登山者穿著防濕氣的襪子,可是忽略了每天晚上把腳弄幹弄暖,就是這種病痛的最佳攻擊目標。同樣的,日復一日在凍原上艱苦攀爬青苔沼澤地(即高緯沼),可是雙腳在晚上從來不曾幹過的人也可能會受到感染。這種病痛似乎是一種由於氧氣分布減少(組織缺氧)而導致的神經和肌肉傷害,並非如凍傷那樣,是因為血管和皮膚被凍住而起。 罹患浸足癥時,癥狀是腳色蒼白、沒有脈搏,而且刺痛。發病的癥狀通常都發生在夜晚時分的帳篷裏,登山者會被痛醒過來。 為雙足回溫時必須非常小心――要在僅比體溫稍高的溫水裏浸泡――否則會產生壞疽。在回溫的時候,被感染的變足會轉變為一種痛苦的充血狀態∶雙腳紅腫,脈搏低弱。或許你需要將雙足稍微冷卻一下才能夠 緩這種充血狀態。接下來那幾天的復原期間,你的雙腳或許還是有復發的可能。 曬傷 強烈的紫外線(UV)是由太陽輻射而來,尤其在受到冰雪的反射後,在高山上沒有防備的登山者很可能會被灼傷。由於過度曝曬在紫外線輻射下而受到的灼傷可能會很嚴重,不過這是可以預防的。某些藥物(例如四環素以及糖尿病的口服藥)可能會增加人體能對太陽的敏感度,因此受到灼傷的危險也會增加。 要預防曬傷,你必須先體會到有被灼傷的危險。雲層的遮蓋無法有效過濾紫外線,因此即使是陰天,你還是必須做皮膚的防護措施。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