鱭(Coilia ectenes)屬鯡行目,鳀科,鱭屬。俗稱:刀魚,刀鱭,毛花魚,野毛魚,鳳尾魚。英文名:Estuarine tapertail anchovy 。
體長,甚側扁,背部較平直,胸、腹部具稜鱗。頭側扁,口大而斜,半下位。上頜骨遊離,向後延伸至胸鰭基部;上下頜骨、口蓋骨、犁骨上均有細齒。眼小,鰓孔大;全體被有薄而透明的圓鱗,無側線。胸鰭前6根鰭條延長,遊離成絲狀,末端可達臀鰭起點。腹鰭小,臀鰭很長,鰭條在90根以上,基部後方與尾鰭基相連,基部長超過體長的一半,尾鰭極短小。體背和頭部稍帶灰黑色,側面和腹部銀白色。
鱭魚為洄遊性魚類,平時生活在海裏。每年2-3月份成熟的個體,成群由海入江,沿江而上進行生殖洄遊,其魚群組成以3-4齡為多。在沿江上溯過程中,部分進入通江的湖泊或支流,在長江洄遊最遠的可達洞庭湖,在嶽陽市城陵磯以上的幹流就少見了。當年幼魚順流而下,聚集在海口鹹淡水中生活,第二年才開始入海生長肥育。鱭在長江中產卵時間約在4-6月,5月上、中旬為最盛期。成熟魚群進入沿江湖泊、支流或者在幹流淺水彎道、流速較緩的地區產卵。受精卵漂浮於水的上層進行發育孵化。鱭魚食動物性餌料,成魚以小魚和蝦為食,幼魚則以端足類、枝角類、橈足類為食。在產卵洄遊時期的成魚很少攝食。鱭魚的生長以第3年增長速度最快,個體比鱭屬其它種為大,3-4齡魚每尾重90-140克,體長23.2-34.2厘米。
鱭的分布很廣,在錢塘江、長江、黃河、遼河以及其它各省與東海、黃海、渤海相通的江河中均產,但以長江產量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