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魚詳細講解


2014-07-19 09:55:54  中国钓鱼人网   来源:淡水鱼类

  青魚,屬於半徊遊性的近底層魚類。在自然水域裏,青魚的分布有兩大特點,即一是分布面很廣,二是資源量不大。青魚廣布於長江水系幹流及其支流湘江、漢水、贛江所流經的省份,珠江水系、黑龍江水系、錢塘江水系和淮河水系也都有它的資源(這裏所指的資源,是產卵親魚和繁殖魚苗兩方面的資源)。以湖北省宜昌市、湖南省衡陽市附近以及珠江的西江資源量比較密集。

  從20世紀50年代末起,人工繁殖魚苗的技術突破後,人工繁殖的青魚資源在全國的分布相當廣泛,已與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所記載的“青魚生江湖間,南方多有,北地時或有之”的情況大不相同了。

  青魚為近底層生活的魚類,多棲息於水體的中下層,一般不浮遊至水面。長江段的青魚,每年4一10月常在江河灣道及水系湖泊中攝食育肥,冬季則在湖泊和河床深水區越冬。它是半徊遊性魚類,已達性成熟的親魚(5齡以上)上溯江河流水中產卵,其卵順水漂浮而下。

  青魚的食性,是以肉食為主,軟體動物的螺螄是其主要攝食對象,也攝食蛻、蚌、淡水殼菜、扁螺。至於高等植物、藻類、水生植物等,則為青魚的偶然食物或被迫無奈的食物。在人工飼養條件下,青魚也吃蠶蛹、豆渣、酒糟等。

  青魚的個體大,生長的速度快,肉質鮮美,不僅是養殖魚種的主要對象,也是江河魚類資源增殖的主要對象;從而為開展釣魚活動提供了良好的物質基礎。

  青魚在中國淡水養殖史上,居四大家魚的首位(四大家魚為:青魚、草魚、鰱魚、鱅魚)。在南方各省開展的釣魚活動中,釣魚高手都以釣到大青魚而自豪,甚至用來衡量自己的釣魚技術是否達到了較高的水平。1998年10月20日,浙江富陽市新登鎮釣者潘竹虛在富陽市巖石嶺水庫,用自製的木質釣魚竿(也就是可收線放線的手拋拉陀)和自製的土製魚餌釣上了一條59千克的大青魚。這位民間釣手使用的居然是自製的木質提竿,他在長80厘米的木質提竿前端,綁上長100毫米、直徑0.4毫米粗的鷹牌魚線,魚鉤和線都是從富陽鎮花鳥魚具商店買的。他在木質提竿的中後部綁上一根光滑的竹片,用來夾住魚線。魚一咬鉤就立刻提竿,根據手感判斷魚的大小來收線、放線、遛魚,一直到魚無力掙紮時才拉到岸邊,然後再用紮鉤把魚拉上岸。潘竹虛釣起那條大青魚後興奮不已,在同伴們的祝賀聲中當場把大青魚切成幾段分送給同伴們。由於他不懂得留下現場資料的重要性,不僅未能為中國釣魚運動留下一份珍貴的資料,而且也失去了從有關單位獲得豐厚的獎品的機會。

  在海峽兩岸池塘釣的魚種中,青魚是最走紅的魚種。我國南方流行釣青魚,最早見於江蘇省無錫市,那裏養殖青魚多,煙波浩渺的太湖,更是大青魚出沒的水域。

  青魚的拉拽力很強大。體重達到4千克級的青魚,拉拽力要比同等重量的其他魚種的拉拽力大一倍。所以,我國南方各省市以及臺灣省的釣魚高手,大多數人都酷愛釣青魚。為什麽釣魚愛好者中酷愛釣青魚的人那麽多呢?許多釣手認為:青魚力大勁猛,遛魚過癮;也有的人認為:青魚肉味鮮美,是池釣魚種中最佳的美味。這兩種說法雖然都有一定的道理,但都沒有講到點子上。池釣的青魚,至少每條都在2千克以上,任何魚達到這般體重,拉拽的勁都不會小,所以,池釣青魚受釣者歡迎,並不完全是因為它勁大。說到青魚的肉好吃,這倒是實在的。為什麽現在有些廉價的魚池根木無人問津?就因為釣一大堆沒人喜歡吃的魚不劃算,所以,很多釣者當然願意釣青魚了。而真正的原因,是因為青魚不怕被“飼倒”,養成偏喜吃某種人工餌料的習慣。普通的草魚池,只要固定投放某一種植物餌,用不了一周,池裏的草魚會變得非這種植物不吃了,鯉魚池也是一樣。唯獨青魚,與其說不怕“飼倒”,還不如說誰也餵不起它。如果用平常的田螺、泥鰍餵它,一天餵兒十千克,餵一周,池主就吃不消了。況且這些都是人所共知的東西,沒有什麽秘密可言。若用非洲蝸牛這樣的食餌去餵它,其價高於前者數倍,更是餵不起的。所以,池主想把“飼倒”這一招用在青魚身上,可謂真是“賠了夫人又折兵”實在不劃算了。

  青魚真的好釣嘛?不見得。臺灣釣友認為:青魚吃餌的反應太微弱。這是因為它長期養成了伏在水底專吃不會遊動的螺螄的習慣,幾千克重的大青魚吃餌,魚漂的反應還沒有小鯽魚吃餌那樣明顯。這就需要釣者從魚漂的微弱反應中掌握揚竿的時機;又因為它的嘴很硬,鉤尖不銳利,或者鉤得不牢,都會使上鉤之魚逃之夭夭。所以釣青魚的技術關鍵是要把握揚竿時機,提竿的火候恰到好處,要正好鉤到它的嘴皮,又不致讓它深吞到咽喉時提竿,使腦線被它銳利的牙齒所切斷。所以,沒有高超釣技的人,釣青魚是不容易成功的。正因為如此難釣,青魚也成了釣魚愛好者和池主共同的寵物。

  我國南方的江蘇、浙江的釣者,釣青魚的經驗十分豐富。對於青魚咬鉤魚漂的反應和提竿時機,和臺灣省釣友的認識略有不同。江蘇無錫市釣魚高手通過實踐,認為青魚咬鉤魚漂的反應和鯉魚不同。鯉魚吃鉤,通常是魚漂先晃動兩下,然後拉黑漂(魚漂沈沒在水中),所以釣鯉魚要在魚漂被拉得穩而下沈時提竿,遲了則魚會脫鉤而去。因此,釣鯉魚提竿要及時迅速。釣青魚則不同。青魚吃鉤,魚漂一開始就穩穩下沈,有時已下沈到I米的深度它才吞咽。青魚吃餌又和鯉魚不同,不是先含在嘴裏,稍有不適就立刻吐出來,而是吸進一顆螺螄,一直吸到口腔深處,才開始咬吃。當它把螺螄吞到口腔內牙齒間開始咬吃時,感到刺疼,想吐出來已經來不及了。魚漂的反應是一直在下沈,它吐鉤的速度當然比不上釣魚人提竿的速度快。所以,凡是被釣上來的青魚,多數是鉤吃得很深,紮得很牢,很少有掛在嘴唇上的。

  青魚力大,它吞鉤後,有3一4次兇猛的沖刺,然後,又會伏在水底一動不動,若釣者稍微疏忽,以為魚掛在水底樹根上或障礙物上,手一松線,它就會騰躍而起,將魚線、釣魚竿拉斷脫鉤而去。遇到這種情況,可用手彈魚線的辦法,讓伏在水底不動的青魚感到疼痛,主動浮出水面,這時再收線,切不可急於求成。

  當然,不同地區,垂釣的水域不同,釣取方法也有差異。但對池塘釣青魚的技術關鍵在遛魚,這是各地區釣者的共識。

(原标题:青魚詳細講解)


相关热词搜索:青魚

上一篇垂钓宝典:草魚詳解
下一篇垂钓宝典:鱸魚詳解


分享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