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魚,屬半洞遊性的中下層魚類,長江、珠江、黑龍江諸水系的幹流及部分支流中均有分布。草魚是草食性魚類,以高等水生植物為餌,如苦草、輪葉黑藻、馬來眼子菜、大小茨藻等,都是它愛吃的草餌。有些葷餌它也吃,到了自然界各種植物纖維老化的時候,各種落水的草蟲如蟋蟀、螞蚌、縷姑就成為它的天然食餌了。池塘養殖的草魚,投餵草、菜和糧食類飼料,它也很愛吃。
在野塘或河川釣草魚,可以從岸邊有無嫩草被嚼食的痕跡來尋找草魚的蹤影,在養殖草魚的家塘釣草魚,可以在長有水草或進出水日兩側含氧量充足、食物豐富的地方下鉤。
草魚具有鋸齒一樣銳利的咽齒,能磨碎植物的葉片,因而能輕而易舉地將草吞嚼。因為草魚的咽齒銳利,對粗一些的腦線並不敏感,所以拴鉤的腦線可以用2一3號線(線徑0.234一0.284毫米),鉤子要堅硬,要用有倒刺、鉤條粗的伊勢尼8一10號鉤。草魚的勁大,上鉤後逃竄的掙紮力迅猛,一定要用硬梢子、堅固些的釣魚竿。在養殖池塘釣草魚,雖然不論多長的竿子都能釣到,但以采用6米以上的長釣魚竿比較合適,因為這樣可以把鉤餌投得遠一些,才可以避免小鯽魚的騷擾。這是和釣鯽魚、鯉魚用竿宜短釣近不釣遠的釣法不同的。使用手竿,不論沈墜釣底或輕墜釣半浮或浮釣,都要用魚漂。釣草魚用的魚漂也不像釣鯽魚、鯉魚那樣講究,只要具備浮力略大遠處也能看清楚的條件就可以了。
草魚愛吃哪些餌食:草魚,顧名思義,是以吃草維持生活的魚種。所以,不論我國南北方釣者,多數人都認為用青菜或嫩草去釣它,既能投其所好,又能避免其他魚種的幹擾。很少有人考慮用葷餌去釣草魚。
但是,近兒年來,各地釣魚愛好者喜歡釣草魚的人越來越多,池主為了多賺錢,千方百計用釣者捉摸不到的餌食餵魚,使魚養成偏食習慣,讓它們不容易因貪餌上鉤被釣走。
草魚用哪些餌料才能餵成偏食習慣呢?不同地區有不同的高招,但概括起來就是:“好吃有營養、稀奇古怪、價格低廉”這三者兼備。好吃有營養,魚才愛吃、添膘長肉;稀奇古怪的低檔餌食做餵魚的飼料,釣者才不會料到,用它去做魚餌,把魚釣走;價格低廉,才能降低飼養成本。
以臺灣池塘釣場為例,以前池主是用豐收的香蕉、芒果或次品葡萄作飼料。但平時這些水果價格並不便宜,於是,他們改變了“草魚必餵草餌”的舊觀念,大膽改變傳統的餵養習慣,而改用葷餌餵草魚。用什麽葷餌餵才最合適呢?臺北的一些大魚池的池主精心策劃,找到了一種稀奇古怪、既好吃又有營養而民價格便宜的葷餌—9姑(臺灣南部俗稱“土杯子”、臺灣北部俗名“土猴子”的昆蟲)。這種農業害蟲養雞場的雞糞堆下最多,而民體肥多脂,挖來餵魚不必花錢,曾經一度成為池塘餵草魚的秘密餌料。有的釣者還用縷姑作餌料去釣池塘養殖的大草魚,又成為廣大釣魚愛好者用於釣有偏食習慣的草魚的“秘密武器”。目前,用這種餌釣草魚的人越來越多,已無“秘密”可言。不過,這給臺灣釣草魚的高手和製造魚餌的廠家提供了一條新線索,也就是說:在草魚吃慣了葷餌不再想吃素餌的情況下,如果再用純素餌去釣草魚,就會失敗。於是,人們在釣草魚的製品魚餌中,添加了大量葷材料。
目前,我國臺灣省和南北方各地釣者釣草魚,所用的餌料如螞蚱、蟋蟀、蝗蟲、螻蛄等昆蟲,發酵後有點酸味的玉米面餌,經用高粱酒浸泡過的嫩玉米粒,都成了首選魚餌。但最為人們常用的有效魚餌是“糠丸”—它是由米糠、豆餅粉、花生粉、米飯和煮熟的大麥片混合,揉成丸狀餌團裝鉤,不論底釣、浮釣效果都很好。不論在臺灣省的南部或北部,也不論是在內陸的南方或北方池塘養殖的草魚,都嗜食無誤,而民上鉤的魚除草魚外還有鯉魚或鰱魚。
北京釣者釣草魚,有的是買市售的釣草魚專用魚餌,但多數使用海竿在水庫釣大草魚的釣者,都自製釣草魚專用餌。因為使用手竿在養殖魚塘裏釣草魚還勉強買得起魚餌,若用兒根海竿,核桃般大的餌團換一次食就要用掉500克以上的餌料,若是用買來的專用餌,代價太高。筆者慣用的釣草魚專用餌,炮製方法是:將鼓皮、豆餅粉、玉米面各1 /3,過篩篩細,以啤酒代水(利用啤酒的微酸味)和勻,製成軟硬適度的半糟食,放在冰箱裏(非冷凍層)慢慢發酵3一4天,垂釣時,帶到池邊,揉成核桃般大小的餌團裝炸彈鉤,用海竿將餌團拋甩至離岸邊30多米遠的釣點(因餌團大,投得遠,容易分散,每次換食,鉤上散落下去的餌團在水底形不成窩子。投甩至30米遠左右,在盛夏釣草魚,既避開了靠岸邊近水淺大魚不敢來的弊病,又形成了“海竿遠點打大窩子釣大魚”的有利條件),這樣上鉤率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