翹嘴紅鮊亦稱太湖白魚、翹白、江和順


2011-10-19 12:45:49  中国钓鱼人网   来源:中国钓鱼人网

廣東地區俗稱長江和順,長江中遊俗稱翹白、白魚,長江下遊俗稱太湖白魚。近幾年來,我省不少人以大眼紅鮊,即“珠江和順”充當“長江和順”銷售給養殖戶,結果精養四年也無法達到8兩-1斤的商品規格。去年以來,又以海南紅鮊和青梢紅鮊充當“長江和順”,雖長速比大眼紅鮊快些,但比正宗的翹嘴紅魚白慢,很難養成1公斤以上大規格商品,銷售市場僅限於廣東一些海鮮酒樓。湖南以北地區,0.5公斤規格成魚,收購價只有5-8元/公斤;而1公斤以上規格,收購價為20-30元/公斤;2-3公斤以上,收購價可達40-60元/公斤,大規格的商品魚供不應求,在東北或西北,大規格的冰鮮魚,售價幾乎與活魚同價。所以,養殖和順,宜首選正宗的長江水系翹嘴紅鮊和蒙古紅鮊原種魚苗。翹嘴紅鮊屬於鯉形目,鯉科,鮊亞科,紅鮊屬。素有“長江上等名魚”和“太湖三白”之首的美譽,被列為我國淡水四大名魚之一。

  翹嘴紅鮊肉質細嫩,味道鮮美,營養豐富,且全魚可入藥,有開胃、健脾、利水、消腫與滋補、強身、健腦之功效,對消瘦浮腫、產後抽筋、病虛體弱、記憶力差等有療效,深得廣大食家的好評。產品暢銷全國乃至東南亞,售價一直居高不下:0.5公斤體重塘邊價為36-40元/公斤,5公斤以上體重塘邊價達60-80元/公斤。近年來,國內不少眼光獨到的養戶已開始人工養殖翹嘴紅鮊。筆者總結本場大規模人工繁殖及養成的實踐,並吸取同行的經驗,編寫本資料,僅供廣大養戶參考。

  1、形態特征
  
  翹嘴紅鮊體長、側扁、頭背面平直;口上位、口裂幾乎與身體垂直;下頜堅厚而上翹,突出於上頜前緣,與上頜及頭背面並列在同一平面上。頭、尾上翹,全魚呈關刀狀,故又稱“關刀”魚。

  2、分布
  
  野生翹嘴紅鮊遍布我國長江、黃河、黑龍江與珠江四大水系所屬地區的湖泊、山塘、水庫、江河及與大水面依存的魚塘,尤以長江水系的洞庭湖區域至太湖區域產量最高,東北的興凱湖產的翹嘴紅鮊也很有名氣。廣東、浙江、江蘇、安徽、湖北等地區池塘養殖白魚發展迅猛。
  
  3、生活習性
  
  翹嘴紅鮊屬中、上層大型淡水經濟魚類,行動迅猛,善於跳躍,性情暴躁,容易受驚,拉網時,可“飛”越1米多高的屏障。野生捕獲的成魚很難存活,多以冰鮮魚狀態運銷。野生成魚經馴養培育為成熟親魚後,人工繁殖出來的子一代原種魚苗,野性大減,成魚完全能以活魚狀態進入酒樓飯店的水族箱。

  4、生存環境
  
  翹嘴紅鮊為廣溫性魚類,生存水溫0-38℃,撮食水溫3-36℃,最適水溫15-32℃,最佳生長水溫18-30℃;繁殖水溫20-32℃;翹嘴紅鮊適應性與抗病力極強,生存水體能大能小,數十萬畝的湖泊與水庫至數平方米的水泥池或數平方米的網箱都可以將魚苗飼養為成魚甚至是成熟親魚;翹嘴紅鮊抗逆性強,病害較少,能耐低氧,同一池塘的四大家魚即使缺氧浮死,翹嘴紅鮊也不一定浮死。當然,水體溶氧高,則能提高餌料利用率、加快生長速度,增加養殖密度與增強抗病能力。水深0.5-10米,水質清新,透明度在30厘米以上,pH值6.5-8.5,面積1畝至數十萬畝,或網箱、水池都適合養殖翹嘴紅鮊成魚。翹嘴紅鮊亦稱太湖白魚、翹白、江和順

  5、生長特性
  
  翹嘴紅鮊生長迅速,粗生粗養,體型較大,最大個體達15公斤以上,常見野生個體為1-10公斤,人工養殖的魚苗,一周年達0.6-1公斤,兩周年可達2-3公斤。一般而言,苗期至體重100克期間生長較慢,100-200克生長稍快,200-300克生長較快,300-2500克生長最快,3000克以上生長速度逐漸降低。同一批翹嘴紅鮊苗,其生長速度相對一致,雌雄魚常年攝食(含嚴冬季節),個體差別不大,雌魚在繁殖季節,也照常攝食,其生長速度不會因繁殖而減慢。
  
  6、食性
  
  野生翹嘴紅鮊是以活魚為主食的兇猛肉食性魚類,苗期以浮遊生物及水生昆蟲為主食,50克以上主要吞食小魚小蝦,也吞食少量幼嫩植物。人工繁殖出來的原種魚苗,從內營養時期轉向外營養時期開始,一直至商品魚出售,全過程均可投餵人工飼料。如豆漿、黃粉、鰻料、蠶蛹粉、花生麩、黃豆餅或魚糜、魚漿、魚粒等。3-4厘米以上可投餵全人工配合飼料,最好是浮性料,以及水生植物如青萍、紅萍、嫩草、嫩菜等。當然,經重新馴化,也可重新吃活魚。投餵優質人工

(原标题:翹嘴紅鮊亦稱太湖白魚、翹白、江和順)


相关热词搜索:亦稱 太湖 白魚

上一篇垂钓宝典:鮐魚 又名 鮐巴魚、青花魚、油胴魚、鯖魚
下一篇垂钓宝典:紅鰭笛鯛別名紅魚、紅雞


分享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