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倒刺鲃又名青波,在分類學上隸屬於鯉科、鲃亞科、倒刺鲃屬,為嘉陵江重要名貴經濟魚類之一,有“一鯿,二巖(巖原鯉),三青波(中華倒刺鲃)”之說。中華倒刺鲃以其肉質細嫩,味道鮮美,細刺較少,含肉率高,而深受群眾喜愛。近年來因捕撈過度,水汙染嚴重,野生資源日益枯竭,中華倒刺鲃天然漁獲量已遠不能滿足市場需求,價格日趨上漲,現市價達50元/公斤左右,因此中華倒刺鲃是一種極具開發潛力的淡水名優魚類。
中華倒刺鲃體呈長形,側扁,無腹棱,吻皮止於上唇基部,與上唇分離,上下唇緊包在上下頜的外表,唇、頜不分離,上下頜在口角處相連,須2對,咽齒3行,側線完全,背鰭分支鰭條8-9根,背鰭前有1根平臥的倒刺,臀鰭分支鰭條5根,尾鰭叉形,背鰭起點位於腹鰭起點之前上方,距吻端較距尾鰭基為近。鱗片較大,腸較長,鰾2室。
中華倒刺鲃主要分布於長江水系,喜歡棲息於山澗或水清、流急的江段,人工養殖宜在流水池飼養,中華倒刺鲃為廣溫性魚類,在我國大部分地區可常年進行養殖,其最適水溫為22℃-28℃,當水溫常年低於10℃或高於30℃時,食欲減退。中華倒刺鲃耐低氧能力較差,養殖過程中溶氧要求在4毫克/升以上。
中華倒刺鲃的食性是以植物性食物為主的雜食性,但在體長10厘米以上時以動物性食物為主。同時,是否偏向動物性或植物性也與生活環境(江段位置)有關。在池塘中喜食青草、蔬菜等,另外也攝食各種附生藻類,人工飼養經馴化可攝食配合飼料。
中華倒刺鲃生長較快,最大個體可達20公斤,100-200克的魚種經3-4個月的飼養能增重300-500克。
中華倒刺鲃3齡性成熟,產卵期為每年的4-5月,產卵場水深流急,卵呈黃色,漂性。
目前,中華倒刺鲃的人工繁殖技術已取得突破性進展,在重慶、宜賓等地已有收集江河魚種進行網箱養殖成功的實例,其營養需求與配合飼料等正在研究中。今後幾年,中華倒刺鲃將倒成為水產養殖的新寵。
中華倒刺鲃養殖技術
一、池塘養殖:
(一)池塘條件:中華倒刺鲃性情急噪,遊動速度快,不耐低氧,其養殖池塘條件要求環境安靜、水源充足、水質良好、進排水方便、底質有少量淤泥,池塘面積3-5畝,水深1.5米左右,池梗高出水面70厘米,較高密度養殖時,還需配有增氧設備,池塘使用前按常規方法進行清塘消毒,殺滅有害生物和病原菌。
(二)魚種放養:每667m2 放養青波500尾左右,規格以約50克/尾為宜,所投放的魚種體質要健壯無病,規格均勻,配以少量大規格鰱、鱅魚,以調節水質和食物殘餌。由於草、鯉魚與中華倒刺鲃食性相似,池塘中少放或不放這些雜食性或草食性魚類。
(三) 投食與日常管理:中華倒刺鲃餌料投餵以草、鯉魚全價配合飼料為主,兼投細綠萍、萵筍葉、南瓜葉等青飼料;精料投餵量為魚體重的3-5%,青料為魚體重的5-10%,並根據天氣、水溫、水質和魚類進食狀況靈活掌握。日常管理以巡塘為主,防止浮頭,並及時清淤及食場消毒。經6個月池塘養殖,到年底中華倒刺鲃當年魚種可達到150克左右。到第二年年底可達400克左右。
二、船體網箱養殖:
(一) 船體網箱結構及設置:船體網箱結構及設置與其它魚類的養殖基本類似,但對水質及水流要求較為嚴格,水流具有微流速,流速低於0.2米/秒,水質無汙染,遠離生活及工業汙染源,另為了防止魚類跳逃,魚種箱及成魚箱均須加蓋網。
(二)魚種放養及日常管理: 魚種入箱時間為每年3月中旬,放養規格為100-150g/尾,放養密度為100-150尾/m2,投餵全價配合飼料及青飼料,配合飼料要求蛋白含量在32-35%之間,其中,魚種階段飼料蛋白含量要求35%左右,大規格魚種階段飼料要求蛋白含量32%左右,輔以青料投餵,投飼率約為魚體重的5%左右。其它日常管理同一般魚類養殖。養殖周期8個月後,魚體重可達商品規格500-800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