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鮫 俗名;黑翅沙、鼠魚


2011-10-15 01:56:09  中国钓鱼人网   来源:中国钓鱼人网

學名 Chimaera phantasma   
  
命名者 Jordan et Snyder, 1900
中文名 銀鮫
科中文名 短鼻銀鮫科
科號科名  004 Chimaeridae
模式種產地 Java  大陸名  黑線銀鮫      
棲息環境  深海、砂泥底、近海沿岸  俗名  黑翅沙、鼠魚      
棲息深度  90 - 90 公尺  食用魚類  是      
有毒魚類  否  觀賞魚類  否      
最大體長 100 cm  經濟性 否 
臺灣分布 東部、南部、東北部 
世界分布 西北太平洋 
參考文獻 臺灣魚類誌(沈等, 1993)、中國動物誌-圓口綱及軟骨魚綱(朱等, 2001)、福建魚類誌(朱等, 1985) 
英文俗名 Silver chimaera 
型態特征

體側扁而延長,向後漸細小。頭高而側扁,約為全長的1/8,頭寬約為等於頭高的1/2。雄性的眼前上方具一柄狀且彎曲的額交腳器(frontal clasper),但交腳器可豎直,前端具一群小棘。吻高而圓鈍。眼大,上側位。側線呈波紋縱直。上頜前齒板喙狀,側齒寬大而呈三角形;下頜齒寬大,邊緣凹入。背鰭2個,以一低膜相連,第一背鰭具一扁長硬棘,硬棘後緣上部鋸齒狀,下部具一淺溝,前緣則鋒利;第二背鰭低平延長,與尾鰭上葉間以一缺刻分隔;臀鰭低平,後端尖突,與尾鰭下葉間以一缺刻分隔;腹鰭中大,雄性腹鰭內側具三叉形之生殖交腳器(pelvic clasper),腹鰭前方另具一圓扁形之前生殖交腳器(prepelvic clasper),內緣具8個鋸齒;胸鰭寬大;尾鰭細長。體銀白色,頭的上部、第一背鰭、第二背鰭上部及背側上部暗褐色;側線黑褐色,側線下方具一暗黑色縱帶。

棲所生態

銀鮫 俗名  黑翅沙、鼠魚棲息於大陸棚及上層斜坡的中小型深水魚。冬季向近海洄遊。卵生,卵殼大而呈紡錘形。主要以小型底棲動物為食。

地理分布


分布於西太平洋區,包括日本、韓國、臺灣、大陸及菲律賓。本省分布於東部及東北部外海。


漁業利用

主要為底拖網捕獲。棲息地較深,故較不常見。一般以下雜魚處理,近來亦有人食用較大之魚,亦有人將之用於中藥材。
 


(原标题:銀鮫 俗名;黑翅沙、鼠魚)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垂钓宝典:楊氏副盲鰻 俗名青眠鰻、無目鰻、鰻背、龍筋
下一篇垂钓宝典:非洲長吻銀鮫 俗名黑翅沙 


分享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