鯽魚古代稱紛,俗稱土鯉,鯽瓜子,鯽仔。
如果說鯉魚是“淡水魚之王”,那麽鯽魚則是當之無愧的“淡水魚之後”。它身材嬌小,性情溫柔,喜安靜,愛清潔、多群居。它常棲息在靜謐的“後宮”—水體底層,膽子奇小,聽到大一點的聲音,便立即深藏水底。鯽魚的生殖能力極強,產卵量少則數萬粒,多則達十余萬粒。它的子孫昌盛,遍布世界各地。我國長城內外、大江南北,到處都有它的蹤跡。
在色彩斑斕的觀賞魚類中,最具魅力的是金魚。而古代鯽魚正是現代金魚的祖先。鯽魚先變成金鯽,金鯽又經池養過渡到盆養、缸養以及玻璃器皿飼養,從根本上改變了它們的生存環境和生活方式,再不用像它們的祖先那樣奔波勞碌地覓食了。由於長期的養尊處優,它們的一些生理機能退化,而另一些生理機能相應地發展起來,逐漸演變成現代多姿多彩供人們觀賞的金魚。據考證,我國池養金鯽始於宋代。宋朝遷都杭州後,達官名士皆以飼養金鯽為時尚,蘇子美有詩為證:“沿橋待金鯽,競日獨遲留。”
鯽魚屬底層魚類,喜歡棲息在水草叢生的淺水河灣和湖泊、水庫岸邊。對各種各樣的環境有廣泛的適應能力,低氧、酸堿度大、深水、淺水、濁水、靜水、流水、大小各種水體都能生活得很好。它是一種定居性的魚類,不作長距離的徊遊。它的食性也很廣,葷餌、素餌都吃。它既是廣布性魚類,又是廣食性魚類:從黑山白水到南海之濱,從東南水鄉到雲貴高原,處處可覓它的芳蹤。
從生物學分類上看,我國已知鯽魚有兩個種,鯽和黑鯽,一個亞種銀鯽。黑鯽僅知分布於新疆額爾齊斯河水系,銀鯽只分布於黑龍江水系。鯽則分布於全國各地水域。
長期以來,鯽魚未能成為養殖魚類的主要品種,主要用於稻田養魚及與四大家魚混養,是因為鯽魚的生長速度緩慢,例如:在長江流域,鯽魚要養兩年以上才能達到250克。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人們對鯽魚的營養價值不斷提高,通過我國漁業科學技術工作者的努力,培育了一批優良品種在全國推廣,使鯽魚的養殖得到迅猛發展。
由於鯽魚的地理分布極廣,長期的生態適應使之形成許多地方種群,其中主要有:江西彭澤鯽、江蘇龍池鯽、杭州西湖鯽、內蒙古官村鯽、廣東須鯽、珠江黃鯽、滇池高背鯽等。20世紀60年代以來,我國漁業科學技術工作者開展了改善鯽魚養殖經濟性狀和選育優良品種的研究,培育出一批養殖價值較高的優良品種。如:異育銀鯽、烏鯽和經過系統定向選育的彭澤鯽等。此外,還從國外引進了兩個良種:日本大阪鯽和非洲鯽。在此,重點介紹我國南北方普遍養殖的,並在池釣中常見的兒個品種。
(1)彭澤鯽
彭澤鯽,原產於江西省彭澤縣丁家湖、芳湖、太泊湖的自然水域,因其長期棲息於湖泊的蘆葦叢中,體側有5一7條蘆葦狀斑紋而起初被稱為“蘆花鯽”。後在池塘飼養一段時間後,斑紋逐漸消失,改稱“彭澤鯽”。在鯽魚家族中,彭澤鯽以個體碩大而著稱。已知兩尾最大個體體重分別為4千克和6.5千克。因而又被稱為“彭澤大鯽”。
由於彭澤鯽具有繁殖簡易、生長快、個體大、營養價值高(每100克魚肉中蛋自質含量18.28%,脂肪含量1.2%)等優良性狀,江西省水產科學研究所等單位於1983年開始,對彭澤鯽展開了系統的選育研究,使之成為我國第一個直接從二倍體野生鯽中選育出來的優良養殖新品種。經選育後的彭澤鯽生長速度比選育前快0.5倍,比普通鯽生長速度快2.5倍,現在,這一新品種已形成完整配套的生產繁育、苗種培育及養殖技術,並在東北、華北、華中、華東地區推廣養殖,取得了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2)異育銀鯽
異育銀鯽是以黑龍江省方正縣的“方正銀鯉”作母本,江西興國縣的紅鯉作父本,經人工交配繁殖的異精雌核發育子代。
異育銀鯽與銀鯽、普通鯽的外形十分相似。它也是雜食性魚類,對食物無嚴格的選擇,對生活環境的適應能力強,也是一種比較容易釣取的品種。
(3)河內鯽
河內鯽的外形近似銀鯽,是我國引進的一個優良品種。原產於具有300萬年歷史的日木琵琶湖,始稱“源五郎鯽”。1892年,日本大阪府河內郡一位漁民將其移人內河和池塘飼養,後經過多年馴化和精心選育,成為優良養殖品種,得名河內鯽,後又因大阪府各水體普遍飼養,故又稱“大阪鯽”,我國最早引進“河內鯽”的是臺灣省,引進時間是1959年,用名“日鯽”或“河內鯉”。1976年3月,中山大學生物系和廣東水產研究所從日本引進“河內鯉並分別進行飼養,同年5一6月,將當年繁殖的魚種先後給江蘇、浙江、上海、湖北、安徽、山東等省市試養。由於“河內鯽”體色銀自,國內則冠以“自鯽”之稱。
(4)非洲鯽
非洲鯽也是雜食性魚類,它和鯽不同的是,幼魚只吃藻類和小甲殼類,較大時吃腐敗的植物、藻類,有時還吃蚊幼蟲(即釣魚人稱的“紅蟲”)。
非洲鯽原產非洲,我國臺灣養殖較早,始於1944年,因其形似鯽,故引進時稱“非洲鯽。內陸地區引進此魚是20世紀50年代後期,經多次試養繁育,選育了兒個優良品種,主要有莫桑比克羅非魚、尼羅羅非魚。近年來,我國臺灣省和內陸地區南、北方各省市養殖的新品種“福壽魚”即上述兩種魚的雜交魚。此魚怕冷不怕熱,但水溫高於37℃時活動不正常。
釣非洲鯽用什麽餌最有效?從北京兒處養殖場垂釣非洲鯽的實踐看,上鉤率最高的還是用蚯蚓餌。選較粗的紅蚯蚓,鉤尖從頸部刺人,頭尾露在鉤尖外,讓它在水裏能活動,誘魚吞食。
臺灣釣者對垂釣非洲鯽的經驗豐富,由於釣的人多,非洲鯽的胃日也在不斷地變化,從愛吃蚯蚓、蝦米粉到南極蝦粉,其日胃變化難以捉摸。
非洲鯽搶食最兇,也最容易釣。北京釣者稱它是“傻瓜魚”,臺灣釣者說它是“初學釣魚者最佳的人門魚”。
非洲鯽有三大特點:一、不怕幹擾。無論池塘邊人聲多麽嘈雜,拋鉤、投餌水波震動的聲音有多大,它都視若不見,聽若周聞,照常咬鉤。二、肚大貪食。釣者打窩子一次撒2一3千克誘餌,釣個把小時,它可把誘餌吃得精光;三、喜歡集群,只要某一個釣點有一條魚上鉤,接著就能一條條往上提魚,當它們的同伴被從窩子裏釣走,它們卻仍不遊走。所以,釣非洲鯽的收獲很豐碩。釣非洲鯽的釣具也不講究,手竿、海竿都可釣,手竿以5一6米長的硬梢子釣魚竿較為有利,魚線用普通釣鯽魚的釣組即可。
非洲鯽的釣法有追蹤釣、拖釣、提釣等多種釣法。
非洲鯽通常棲息在水體的底層,但它不像鯽魚那樣,長期固定在底層生活,它在水中的活動,是隨水溫的變化而變化的,遊弋在不同水層,在晴朗天氣,早晨水溫低時,在水底活動,隨著水溫逐漸升高,成群地遊向水體的中、上層,中午則接近水表層,它日吻常接近水面,身體與水面保持平衡呈側斜角,像是“浮頭”樣子,其實並不是“浮頭”,而是張日攝食;傍晚,又隨著水溫的降低沈到水底覓食:所以,垂釣非洲鯽,在一天中,要不斷變換投鉤餌的水層,隨水溫的變化追蹤施釣,才能取得好效果。
追蹤施釣的方法,一是擇坡岸。水溫高,光照充分的一岸,釣者習稱“陽坡”;水溫低,光照不充分的一岸,釣者習慣稱“陰坡”,在晴朗天氣下,都要選陽坡,避開陰坡。
二是擇水層。早晨水溫低時,魚都在水底活動,釣時要把鉤餌沈到底層。太陽升高後,水體的中、上層水溫高,魚都浮起到中、上層活動,水底釣不到魚了,應及時調整鉤餌在水中的位置,變底釣為懸墜釣中層、上層。傍晚時,上層水溫降低,再調整鉤餌位置,把鉤餌沈到水的底層釣底。在天陰、有雨及秋季水體上、中、下層同溫的時候,非洲鯽多伏在水底不動,則可整天都釣底層。
不論用手竿或海竿釣非洲鯽,都不能像釣普通鯽魚那樣,架好釣魚竿後坐在小椅子上等魚上鉤,那是釣不到魚的。因為,即使它在底層活動,也不像普通鯽魚那樣貼底覓餌,而是在近底層遊動。因此,要采取“拖拉釣”和“提釣”相結合的釣取技法。所謂“拖拉釣”,就是把鉤餌投出後,待漂穩定,握竿向左右兩側橫向拉引,拉引的幅度一般不超過20厘米,停頓兒分鐘,若無魚吞鉤,再徐徐拉引,誘魚吞鉤;往往在鉤餌貼塘底徐徐拉動時,突然手感覺得沈甸甸的,漂還沒反應,此時用力提竿,便可得魚。
所謂“提釣”,就是漂定好釣窩後,待鉤餌落底,原位不移動,握竿輕輕垂直上提10厘米左右然後放下;過兒分鐘,再上下提動一次,如此反復上提下沈,誘魚上鉤。這種釣法,要比投出鉤餌後靜止不動的釣法上鉤率高。
非洲魚的腹鰭、臀鰭都長有硬棘,出水後,背鰭張開,釣上魚後,切勿懸空抓魚,以免硬棘刺傷手。正確的處理方法是:先將魚提出水面,然後轉身將魚放到背後地面上,待它不蹦跳時,手墊一塊幹布按住魚體,然後再摘鉤,以防手被硬棘紮傷。不要把釣上來的非洲鯽裝人普通絲網魚護,而要用竹魚簍裝魚,然後放入水中保鮮。
(5)高背鯽
高背鯽,產於雲南昆明市西南的滇池。它腹圓,頭短小,背部隆起明顯。體色隨棲息環境的變化而變化。體肥、肉厚,個頭大,最大的個體重達2.5千克。在滇池生活的高背鯽,4月初到6月初,即清明後到芒種前是產卵期,這時,成群的親魚遊到近岸及與滇池相通的支流河漢、淺灘的水草叢中產卵繁殖。7月上旬到11月上旬,即小暑至立冬,此時滇池水量充沛,與滇池相通的河漢、溝渠兩岸稻谷飄香,它們又遊到河川、溝漢和稻田的溝渠裏,搶食雨水帶人的谷粒。
鯽魚一年四季都可垂釣,又是廣大釣魚愛好者喜歡釣的對象魚。因此,經過長期實踐,人們創造的垂釣鯽魚的方法也最多。由於季節、天氣、水域的情況不同,釣場的自然環境各異,所以,采用的方法也不同。世界各國釣鯽魚的釣法大體上有兩大類,一類是底釣,又叫沈水釣,一類是浮釣,也叫半水釣。
我國的鯽魚有許多種,包括普通鯽和各地方亞種,及引進的良種河內鯽、非洲鯽,都是主要的垂釣對象魚。上述都是雜食性魚類,但食物的偏愛有區別,遊動的水層也不同。
普通鯽在水體中的生態位置是下層偏下,也就是說,它除了天氣異常,如水底缺氧及產卵期在水草中排卵上浮水面外,終年都在水底遊動和尋覓食物。因此垂釣普通鯽,除異常情況下,一年四季都應采取底釣。
河內鯽在水體中的生態位置是下層偏上,也就是除冬季水溫低時在水底遊動外,隨著水溫的變化,它的遊動水層也改變。所以,釣河內鯽,有時需底釣,有時需浮釣。釣者要分水層探索,找到它遊動的水層施釣。
非洲鯽的習性是怕冷不怕熱,它在水體中的生態位置是下層偏下;下層偏上和上層是它次要的生態位置,它多隨水溫的變化而改變徊遊的水層。所以,釣非洲鯽,也要不斷探測魚群活動的水層施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