鯉魚---魚王國中的「女兒部落」


2011-10-20 20:26:51  中国钓鱼人网   来源:中国钓鱼人网

魚王國中的“女兒部落” ---中國釣魚人網  鯽魚是鯉形目鯉科鯉亞科鯽屬的一種,俗稱喜頭。鯽板、鯽拐子、鯽瓜子、河鯽魚、月鯽仔、童子鯽等,古稱為鮑魚、寒的。鯽魚體側扁而高,體長為體高的2.2-2.8倍,腹圓頭小,吻鈍口端,無須,眼較小,有下咽齒一行;背鰭基部較長,背鰭和臀鰭均有一根粗壯且後緣有粗鋸齒的硬刺;鱗較大,側線鱗為27-30片,體背部灰黑色,體側銀灰色或略帶黃綠色,腹部內色,鰭均為灰色。

鯽魚為廣布、廣適件魚類,遍及亞洲東部除青藏高原外的寒溫帶至亞熱帶的江河、湖泊、水庫、池塘、稻田和水渠等水體,以水草叢生。水流緩慢的淺水河灣、湖漢和池塘為多,鯽魚對各種生態環境具有很強的適應能力,不論水體深淺,流水或是靜水,清水或濁水,低氧、酸、堿等環境均能生存,鯽魚又是一種廣溫性魚類,水溫在10-32度都能攝取和消化食物。

鯽魚是雜食性魚類,食譜極廣,並能隨著環境、季節以及年齡的變化而改變。其動物性食物以枝角類、饒足類、苔鮮蟲、輪蟲、淡水殼菜、蜆、搖蚊幼蟲以及蝦為主;植物性食物則以植物的碎屑為主,常見的有矽藻、絲狀藻。水草等。在我國南方,鯽角幾乎全年都能攝食。在長江中中以3月份攝食的強度最大;在北方則為6-8月、12月至翌年3月停止攝食。

鯽魚的生長速度較慢,但由於分布廣,在不同地區的生長速度也不一致。常見個體多為250-300克,最大個體可達25千克,當年個體僅為30-50克,第一二年K至100-150克,第三年可達300克以上。鯽魚生殖季節為3-8月,當水溫上升至 15-17度時開始產卵,水溫達 20-26度時為產卵盛期。產卵場多在湖灣河岸水草叢生的淺水區及池塘等靜水環境。產卵時間多在雨後的中夜或早晨一親魚遊到產卵場所,卵分批排出,粘附於水站上發育,卿免性別問題比較復雜,有人認為其雌雄同體,也有人認為其具有雌核發育的能力,在自然界中,雌魚比雄魚多,雌雄性比約為4:l,可以說是魚類王國中的“女兒部落”。www.cnfisher.com

鯽魚肉質細嫩,味鮮美。因其分布廣,適應性強,又是雜食,成熟早,魚群資源恢復能力強,在自然水體中,其產量位居淡水魚總產量首位,這些優點許多經濟魚類都望塵莫及。鯽魚有較高的營養價值.可食部分每百克含蛋內質13.0-19.5克,脂肪 1.1-7.O克,碳水化合物 0.l-5.8克,礦物質(灰分)0.9克,熱量62-109千卡,鈣50-116毫克,磷 192-218毫克,鐵 1.1-4.4毫克。鯽魚在全國各地都深受喜愛,尤其是產婦食鯽魚湯,能增加乳汁分泌。

鯽魚藥用價值較高,全魚性味甘、溫,有開牌健胃、增進食欲、行水消腫、止吐發乳之功效。全魚人藥用於治療麻疹、腮腺炎、牙痛、牙齦膿腫、乳瘡、乳癌初起、肺病、肺膿腫、外痔、脾胃虛弱、食欲不振、水腫、腹水膨脹、反胃吐食、胃痛、產婦缺奶等癥。其膽汁能治痛、無名腫痛和臁瘡等癥,魚卵能調中補氣。

我國北方的黑龍江水系和新疆額爾齊斯河水系盛產鯽魚的另一亞種--銀鯽。銀鯽身體比普通鯽顯著地高巨寬,體長為體高的1.8-2.4倍,側線鱗為29-32片,胸鰭較短,末端不及腹鰭的起點。其生長速度較普通鯽魚快,個體也較大,最大可達3千克。銀卿性成熟年齡較晚,第一次性成熟年齡多為三齡,產卵期為5月底至7月初。自然界中,幾乎所有脊椎動物都由雌雄個體組成群體,但銀鯽卻不一樣,清一色女兒身。從遺傳學角度看,大部分物種的每個體細胞中含有主導遺傳的染色體10-100個、普通鯽魚為100個,稱為二倍體魚:而產出的卵子和精子中的染色體均減半,各為50個,這種精、卵細胞叫做單倍體。受精時,精子進人卵子後,形成含有100個染色體的二倍體受精卵,繼而分裂發育,其後代仍然有雌有雄。銀鯽的體細胞中含有162個染色體,稱為三倍體魚。銀鯽產出的卵子的染色體不減少,仍然為162個。其繁殖時的受精過程很特殊,卵子依靠其他魚種精子的刺激,但這些精子絕不參與真正的受精過程。卵子被精子激活,雌性原核發育成胚胎,並進一步自我分裂,從而發育成雌性後代,這樣新一代仔魚的形態結構都和“母親”一模一樣,形成一個魚類王國中獨特的“女兒部落”。

科學家利用銀鯽的“異精雌核發育”的遺傳特性,以興國紅鯉為父本,培育出一種與銀鯽同樣清一色雌性的新品種——異育銀鯽

(原标题:鯉魚---魚王國中的「女兒部落」)


相关热词搜索:鯉魚 王國 女兒

上一篇垂钓宝典:說說魚類的祖先--文昌魚
下一篇垂钓宝典:也說說魚類的味覺


分享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