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吻鮠---淡水魚類


2011-10-30 16:54:43  中国钓鱼人网   来源:中国钓鱼人网

     本試驗所用的魚種來源於湖北荊州,平均全長19厘米,平均體長17厘米,平均體重72.5克。魚種在裝運前停食24小時,采用卡車載敞口帆布箱運輸,箱中裝水1.5噸,由於路途較遠,為防止堵車等因素導致長吻鮠缺氧窒息,車上備有液氧及增氧輔助裝置。750尾魚種經過近30小時的運輸,運輸成活率達99%。

     2.飼養管理 

     成魚養殖的飼養管理與魚種培育階段相似,由於長吻鮠對溶解氧的要求較高,每天加註新水,使日平均換水量為池水的10%左右,定時開啟增氧機,保持池水的較高溶解氧是成魚養殖的關鍵。日投餵量約為魚體重的3%,分早晚二次投餵,晚上投餵量占日投餵量的70%。為提高魚的生長速度,增強抗病能力,在餌料中應添加適量的維生素E。投餵量根據水質和吃食情況及時調整。

     3.疾病防治

     (1)腸炎病 隨著投餵量的增加,尤其是在生長旺盛的7、8、9三個月,長吻鮠易患此病。防治方法:保證餌料及投餌工具清潔衛生,食臺、池塘定期用生石灰或漂白粉消毒;藥餌按每公斤飼料加5克呋喃唑酮拌餌投餵。

     (2)錨頭蚤 是成魚養殖階段最主要的病害,若不及時防治,可引起長吻鮠大量死亡。用0.5毫克/升的晶體敵百蟲全池潑灑,連續幾天,可控製此病。

     4.結果

     經過180天的養殖,長吻鮠的平均全長35.4厘米,平均體長為31.2厘米,平均體重為475克,成活率達85%,餌料系數為1.8。 www.cnfisher.com

     三、小結與討論

     1.長吻鮠池塘苗種培育和成魚養殖均取得較好的效果,其技術可歸納為以下幾個方面:1安全精細的苗種運輸;2魚種階段的平穩轉食馴化;3定時增氧、及時加註新水等水質控製措施,滿足了長吻鮠生長所需的較高溶氧;4病害的防治方面,采取無病先防、有病早治的措施,都保證了魚種和成魚較高的成活率。

     2.在成魚養殖池按每畝50尾套養規格為5厘米的鱖魚,既能消滅或抑製池中的野雜魚,又減少飼料的浪費和溶解氧的消耗。從試驗結果看,鱖魚的平均體重已達300克左右,達到提高養殖效率及經濟效益的目的。若套養適量的濾食性魚類,養殖效果會更好。 

     3.長吻鮠對硫酸銅很敏感,但多次施用小劑量(0.2毫克/升)的硫酸銅及硫酸亞鐵合劑對防治車輪蟲病是非常有效的,它還能抑製水綿生長、調節水質。
 
     4.從長吻鮠魚種培育的結果可以看出,魚種的規格不夠整齊,大小分化明顯,最大個體的體重為135克,最小個體的體重僅為60克,導致個體明顯差異的原因可能是食臺的數量不足,吃食不均。根據有關資料,每畝池塘應架設4~6個食臺,適當增加食臺數量,還可以降低餌料系數,提高養殖效率,中國釣魚人網 整理提供


(原标题:長吻鮠---淡水魚類)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垂钓宝典:雅魚---淡水魚類
下一篇垂钓宝典:胭脂魚---淡水魚類


分享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