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非魚-福壽魚-珠江三角魚類


2011-10-20 20:26:51  中国钓鱼人网   来源:中国钓鱼人网

莫桑比克羅非魚   --中國釣魚人網

  生活習性和分布地區

  莫桑比克羅非魚Tilapia Mossambica五十年代稱為越南魚。人們現在將羅非魚統稱為非洲鯽魚,有的地方稱之為麗鯛。該魚屬於麗魚科Cichlidae,羅非魚屬Tilapia(有稱麗鯛科,麗鯛屬)。原產地在非洲的莫桑比克,自1956、1957年分別由泰國和越南引人我國廣東省進行試養。羅非魚屬有100多種,我國目前也有不少種,這裏僅介紹我國最早引進的莫桑比克羅非魚。

  該魚已在我國安家落戶,其資源分布幾乎遍及全國各省、市、區,主要作為養殖魚。在雲南西雙版納和海南省的一些水庫因為溫高水暖可以終年養殖。雌性莫桑比克羅非魚和雄性尼羅羅非魚雜交的子一代——福壽魚,具有明顯的雜交優勢,是池塘養殖增產增收魚種。福壽魚已經逐步代替親本雌性莫桑比克羅非魚,反映了該魚養殖資源的變化趨勢。

  莫桑比克羅非魚屬暖水性的熱帶魚。生存的臨界溫度上限40度對其分解代謝受到影響,42度時則為致死上限溫度。下限l3度時生長極差,lO度時則停止生長,8度時為致死的下限溫度。它又是廣鹽性魚類,耐鹽度範圍很大。它既能在淡水中生活,又能在含鹽量占35%一40%的鹹水中生活,但其繁殖會受到影響。其最適合的鹽度是8.5%到17%。它一般棲息於底層,有時生活於水體的中下層。在陽光充足水溫升高的情況下,也常遊到水的表層。當遇到聲響時,就潛入水底的軟泥中,靜止不動。

  莫桑比克羅非魚屬於以植物性餌料為主的雜食性魚類。天然餌料有浮遊植物、絲狀藻類、浮萍、蕪萍(瓢莎)、底棲藻類和泥中有機質以及昆蟲幼蟲、水蚯蚓等。5厘米以下魚苗攝食浮遊動物,如枝角類、撓足類、輪蟲、水蚯蚓等。5一9厘米的魚種攝食浮遊矽藻、綠藻、小型甲殼類等。人工養殖用的餌料如米糠、豆餅、糖糟等也很受歡迎。池塘中的魚生長2一3個月即達性成熟;湖泊中的魚則需生長到6一9個月方可達性成熟。每年產卵的次數6-11次不等。產卵量在80--1400粒之間。它的生殖習性很特殊:成魚在繁殖季節有明顯的婚姻色,雄魚比雌魚的色彩更為鮮艷;雄魚為雌魚在水底構築產卵窩,窩呈圓形,直徑30--40厘米,深度10一20厘米;產卵時,雄魚用頭部壓迫雌魚腹部,雌雄雙方進行周旋運動,誘發產卵;受精卵藏於雌魚口內孵化,當稚魚具有一定遊泳能力後,雌魚才將其吐出,並守候其旁,若有敵害侵襲,雌魚立即將稚魚吸人口中保護起來。www.cnfisher.com   中國釣魚人網

  紅羅非魚

  紅羅非魚(Red Tilmpa),因其體色純紅,型似真鯛,體腔無黑膜,肉質鮮 嫩,且生長快,產量高,效益好,頗受消費者喜愛。世界上包括以色列、美國、 泰國、菲律賓等國家和我國臺灣地區進行紅羅非魚的養殖,我國大陸最早引進紅 羅非是1973年,由日本華裔贈送給我國並放養於珠江水產研究所試養,1981年 從臺灣重新引入紅羅非魚並進行了選育和養殖推廣。20世紀90年代初,有關部 門引進和選育了不同品系的紅羅非魚,推動了紅羅非魚的養殖,現紅羅非魚已成 為沿海和內陸水域池塘和網箱養殖的主要對象。

  一、生物學特性

  1、體型、體色:紅羅非魚是羅非魚中一雜交變異種,不同地區、不同品系其雜 合性不同。體色有粉紅、紅色、儒紅、橙紅、橘黃等;體型有尼羅羅非魚型、 奧尼羅非魚型、莫桑比克羅非魚型等。

  2、生活習性:與其它羅非魚一樣,紅羅非魚屬熱帶廣鹽性魚類,耐低氧,窒息 點較低,對鹽度適應範圍廣,可在鹽度0-30%生活,適溫範圍15-38”C,致 死溫度最低7”C,最高溫度42”C。食性為雜食偏植物性,天然條件下以浮遊 植物為主,也攝食浮遊動物、底棲附著藻類、寡毛類、有機碎片等。人工投 飼可直接攝食豆餅、花生講、黃村、米糠、玉米粉、魚粉、配合飼料等。

  3、生長、生殖:紅羅非魚生長快,個體大,當年苗種可長150-750克。魚苗經 100-120天可達性成熟,性成熟個體因品系不同有所差異,如星洲紅魚和彩虹 織初次成熟個體300-400克,屬多次產卵類型,成魚每年產仔約300-2000尾。 幼魚用甲基宰丸酮誘導轉性可獲得95%以上的雄性率。

  二、紅羅非魚體色及相關性狀特性

  1、體色與生長:養殖過程中粉紅色生長最快,橘紅次之,橘黃最慢,這表明羅 非魚的”生長雖與體色有關,但主要受到一些遺傳因素的影響。www.cnfisher.com

2、體色與抗病力:在苗種

(原标题:羅非魚-福壽魚-珠江三角魚類)


相关热词搜索:羅非魚 福壽 珠江三角

上一篇垂钓宝典:黃河鴿子魚--中國淡水魚類
下一篇垂钓宝典:扁吻魚


分享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