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溪釣獲怪異魚
鑒別原是紅尾鯰
2月22日 星期三 雨
春雨綿綿,乍暖還寒,上午本不想出門,可9時多手機卻傳來了老同事黃先生報稱:他剛才在護堤路的梅溪釣到1尾約10市斤的怪異魚,引來不少圍觀者,想請我前往幫忙鑒別該魚究竟“姓甚名誰”,可否食用?
“好,我馬上就到。”我一邊答應黃先生一邊迅速披上外衣,10多分鐘時間便趕到目的地。殊不知稍遲半步,當我擠入圍觀人群時,該魚已鮮血淋漓被切成3段,我不由責備黃先生:“怎麽不等我來就剁魚?”
黃先生慌忙向我表示歉意,並指著正蹲在地面切魚的一位50多歲姓陳的老兄解釋說,在他打電話給我的同時,陳先生就來到了現場,他認為該魚系鯰魚類變種,食用沒有問題。於是,與另外2位圍觀者以150元的價格買下了該尾怪異魚。
事已至此,責怪已沒有任何意義。為了確認該尾怪異魚的身份,我吩咐黃先生將切成3段的魚頭、魚身、魚尾拼起來。“喲,原來是紅尾鯰。”我一看不禁脫口而出。見在場者皆好奇地望著我,黃先生便請我作詳細介紹。
其實,該尾怪異魚系熱帶觀賞魚中生性十分兇猛的雜食性鯰科魚類紅尾鯰,其頭形呈扁狀,前沿呈弧形,頭大身小,腹部黃色,渾身花斑,尾鰭邊沿為紅色。上世紀80年代中期,汕頭個別水族館便偶有購進,不過當時價格甚為昂貴,僅20厘米長、重量約半市斤的紅尾鯰每尾就近1000元,黃先生釣獲的該紅尾鯰魚的個體,價位可達三千至五千元,後來價格一路下跌。盡管如此,該紅尾鯰魚也不至於僅達150元,如果作為觀賞魚出售,價格不低於500元。
“梅溪怎麽會有觀賞魚呢?”圍觀者有人疑惑不解。我進而分析說,紅尾鯰食量大,增長快,市區曾有一家水族館6尾個體接近黃先生捕獲的紅尾鯰1天吃掉2市斤的小螃蟹,食魚苗就更是不計其數了。因而,不僅增長甚快,分泌物也極多,飼養時間一長,原本“量體裁衣”的魚缸容量與過濾便出現了問題,一些飼養者出於無奈而將其放生於梅溪之類的江河。所以,梅溪出現紅尾鯰之類的觀賞魚也就不足為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