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的情況告訴人們,不論三峽工程何時建成,大家必須緊急行動起來,采取綜合措施,搶救白暨豚。三峽水庫蓄水後,枯水季節長江中下遊流量增加,水深增大,對白暨豚越冬極為有利,擱淺死亡可望避免;加強管理,漁業活動引起的意外死亡可大大減少;但由於長江中上遊航運事業的發展,中遊江段白暨豚被輪船螺旋槳擊斃事件將會有所增加,應抓緊研究白暨豚追逐輪船螺旋槳的原因,並采取切實可行的對策。為保護白暨豚,最好的對策是建立管理嚴格、設備先進的自然保護區。
長江新螺江段白暨豚自然保護區已由農業部批準建立。上起螺山下至新灘口江段,全長135千米,該區江面開闊,河道曲折,水深約25米,流速約每秒0.3~0.8米,淺灘、江心洲星羅棋布,是白暨豚分布最密集的水域。該區上遊緊接洞庭湖出口,並有洪湖、黃蓋湖、西涼湖、武湖、陸水水庫等匯入,沿岸有護岸磯、三毛磯、赤壁磯等突出於江中的磯頭,控製著水流的流向和流態。
上述這些自然條件的共同作用,使保護區內形成較多深槽和大回水區,是白暨豚的理想生存環境。
自然保護區的主要任務是:
1.為保護對象提供較優越的自然生存環境,避免人為幹擾,保護珍稀物種生息繁衍;
2.堅決取締有害漁具,在保護區和保護區以外的一定範圍內禁止捕撈作業,查處並糾正機動船舶違章航行、違章排放“三廢”等破壞生存環境的行為;
3.搶救受傷、誤捕、擱淺的珍稀水生動物;
4.定期觀察、記錄保護區內珍稀水生動物的活動規律,種群數量變化情況等;
5.宣傳有關法律、法規和保護知識,使保護珍稀物種成為群眾的自覺行動;
6.為研究珍稀水生動物,尤其為繁殖生物學研究建立實驗基地。
保護價值
白鰭豚是研究鯨類進化的珍貴“活化石”,它對仿生學、生理學、動物學和軍事科學等都有很重要的科學研究價值。
白暨豚屬鯨類淡水豚類,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為中國特有珍稀水生哺乳動物,有“水中熊貓”之稱,已被列入《世界已滅絕生物名錄》中,已經被聯合國自然基金會及美國探索頻道列為2000年~2009年,近年十大滅絕物種(其余9種分別為:西非黑犀牛、金蟾蜍、夏威夷烏鴉、塞舌爾蝸牛、聖赫勒拿島紅杉、毛島蜜雀、彎角大羚羊、斯皮克斯金剛鸚鵡、伍德蘇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