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刀魚


2011-11-02 20:04:46  中国钓鱼人网   来源:中国钓鱼人网

最終被當做廢料扔掉。”

  基層漁政人員的反問

  面對學者們江刀應禁捕的觀點,常熟市漁政站一位基層工作者提出反問:“幾千年沒捕光,這二三十年就能捕光?”他認為,江刀減少的主因是長江水汙染。

  “現在看來,我們20多年前的呼籲沒起到作用,江刀的今天,還是被我們的烏鴉嘴說中了。我很痛心,因為這完全是可以避免的。”秦安舲說,上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南大生命科學院5名老師研究了五六年江刀,那時就覺得江刀的數量一年比一年少。所以,他們多次在各種國內學者交流會上呼籲限捕江刀,並向國家動物協會反映過。

  現實的情況是,國家相關部門已註意到長江魚類資源問題。2002年,長江開始實行春禁,對長江中的刀鱭和鳳鱭(俗稱鳳尾魚),實施了限捕措施。

  在江刀繁殖季節4至5月,農業部要求漁民持特許證方可捕撈刀鱭。

  但施煒綱和秦安舲都持有同樣的觀點:按目前情況,江刀應該是禁捕,而不是限捕。“為了保住這個種群,江刀味道再美再鮮,人類也要暫時放棄這道美味。”施煒綱的理由是,人類要想對江刀可持續利用,就必須找到一個“拐點”。“假如在不捕撈的狀態下,長江裏有500噸江刀,今年人類捕掉了250噸,明年它通過自然繁殖還能恢復到500噸,那江裏保有250噸就是‘拐點’。

  “人類在‘拐點’以上利用資源,就是可持續利用。

  在‘拐點’下利用資源,就是毀滅性利用。毀滅性利用的結果,就會讓這個物種滅絕。這是科學規律。”施說。

  面對學者們的觀點,常熟市漁政站一位基層工作者提出反問:“幾千年沒捕光,這二三十年就能捕光?”他認為,江刀減少的主因是長江水汙染。

  “試問,經濟發達的城市,有幾個能在其內河中找到魚?江刀為什麽快滅絕了,問沿江工業帶那些納稅大戶去。”這位漁政人員說。

  近期,全國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和中國發展研究院共同組織了“保護長江萬裏行”考察隊,參與考察的中國發展研究院執行院長章琦事後對媒體說,重慶一帶是小型煉焦、煉礦企業,到了湖北、江西、安徽、江蘇,放眼兩岸,眾多大型鋼鐵、造船、拆船等重汙染企業沿江密布。更要命的是,這些企業的汙水處理裝置幾乎都是“聾子的耳朵”,相當部分汙水未經處理就直接排入長江。

  據《中國環境統計年報(2003年)》統計,當年長江流域廢水排放總量為1639億噸,其中工業廢水排放量725億噸,生活汙水排放量914億噸。

  施煒綱的另一職務,是農業部下設的長江下遊漁業資源監測站站長。他舉例說,1999年春,在長江鎮江段,原設立的刀鱭監測點由於受附近一家大型企業排汙影響,刀鱭蹤影全無,而此時附近南京、江陰刀鱭產量卻一直穩定。

  “即使汙染物濃度一時不至於置刀鱭於死地,其長期慢性毒力也會影響刀鱭生殖系統,造成生殖系統畸形,繁殖力下降。此外水體中汙染物的存在也會影響到水域中餌料生物的豐富,並進而影響刀鱭的肥滿度,使刀鱭商業價值下降。”施煒綱說。

  漁民陳褚生也認為江刀是從1973年後開始減少的,“那以後,江兩岸的工廠建起來了,汙水、廢水排進來了。”兒子陳良補充道,他經常在一些大工廠附近江面看到被汙水嗆死的鯉魚、鱘魚和鯿魚。

  一生捕魚的陳褚生,一日三餐都在船上,飲用水也直接取自長江。他最直接的感受是,“從前的江水有股甜味,現在的江水,不好吃了”。

  誰來保護江刀產卵場

  到目前為止,沿江兩岸沒哪個地方對江刀產卵場調查進行立項,沒有人知道新的產卵場在哪裏,也沒有人知道這些地方是否正在被采砂船或各種江面工程破壞。

  對江刀數量銳減的主要原因,上海水產大學教師何為有自己的看法———江刀產卵場已被普遍破壞。

秦安舲告訴記者,上世紀70年代末他們那次江刀調查,一大收獲就是搞清了當時江刀的產卵場特點。“當時江刀的產卵場主要分布於安徽、江西、湖南江段,一般是與長江相連的湖泊或內河水灣。”對這個信息,近年一直奔波在江刀研究第一線的何為聲音急促:“你知道嗎,這些原始的產卵場現在基本都被破壞了,當地為了防洪或者發展漁業,在那些湖泊、水灣上都建了水利工程,只在人有需要時才打開與長江相通的閘門。誰來滿足

(原标题:長江刀魚)


相关热词搜索:長江 刀魚

上一篇垂钓宝典:黃金鱸
下一篇垂钓宝典:中華倒刺鲃


分享至